浙江长昌海运有限公司-8博体育官网入口

上海航交所光辉二十载:从“冬天”再出发
来源:   发表时间:2016-11-30 14:02:25   作者:长昌海运

  走过20年的流金岁月,烙下20道年轮的印痕。20年,上海航运交易所(上海航交所,sse)谱写了一首青春与梦想交融的赞歌,走过了一个奋斗与创新相连的时代。

  在问题丛生的时代节点上,在航运市场的凛冽“冬天”里,20岁的上海航交所已经重新出发,继续下一个20年的辉煌历程——

  筹建之部市合作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正在争取加入wto,对外承诺开放航运市场。当时,中国航运市场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阶段,条块分割严重;交通部不仅管行政,也管企业。中国要加入wto,市场要开放,航运企业要到国外去竞争,就必须遵守国际航运规则。市场经济下,政府对企业经营不能管头管脚,企业须跟着市场走,怎么办?1994年1月,时任交通部部长黄镇东在一次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提出组建水路货物运输有形交易市场,设想建立一家航运市场的管理机构,管理航运市场的经营秩序。

  交通部原计划在大连、天津、上海三地建立航运市场管理机构,但上海市表现更为积极。1995年年初,上海市交通办成立调研组,将航运市场管理的体制、机制作为重要课题研究。在借鉴国际上较为成功的经验和案例后,上海市积极推动建立上海航交所。基于调研结果,国务院决定在上海设立航交所。

  1995年10月,上海市交通办发文,决定成立上海航交所筹建处,从上海港务局、上海海运局、上海远洋公司、上海交通运输局、长江航运局等港航单位抽调10名人员组成筹建处,筹建处负责人就是现任中国远洋海运集团董事长许立荣。

  上海航交所的筹建,得到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大力支持。1995年之前,上海市的战略是建设“三个中心”,即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包括“航运中心”在内的建设“四个中心”是1995年提出的,上海航交所正是“国际航运中心”的配套机构。1996年1月16日,李鹏在上海召开“两省一市”座谈会,研究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有关事宜,对上海航交所的组建作出了明确指示,提出航运交易市场的原则是“公平、公正、公开”。《上海航运交易所管理规定》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由黄镇东签发并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1996年第8号令)。

  上海航交所由交通部与上海市政府合办,双方共同出资。由于是部市合办,为便于管理,实行理事会管理制度,理事长由上海市政府委派,副理事长由交通部委派。理事会有9家理事单位,它们是根据《上海航运交易所章程》的规定,以会员单位的代表作为理事,有上海市经委、外经贸委、海关等,还有中远集团、中外运集团等企业。上海航交所总裁由理事长提名聘任,第一任总裁为许立荣;第二任总裁为朱建华;现任总裁为张页。

  上海航交所的办公地点几易其址,1996年刚成立时在华政商务大厦;1998年搬至原上海港汇山客运站客运大楼(杨树浦路88号);2012年3月搬至杨树浦路18号,并形成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据悉,上海航交所办公大楼经过多次改扩建,但每次都保留咖啡馆,因为世界最古老的波罗的海交易所就是从咖啡馆发展起来的,所以对于从事航运业的人员而言,或许有一种咖啡馆情结。咖啡馆在提供沟通交流环境的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1996年11月28日,上海航交所正式成立。成立当天,由黄镇东鸣锣开市,而成立前一天,李鹏对上海航交所进行了视察。

  1996年11月28日,时任交通部部长黄镇东为上海航交所鸣锣开市

  初创之野蛮生长

  上海航交所成立后,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可持续发展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解决经济基础;二是,与时俱进调整功能定位,后一方面显得更为重要。实际上,上海航交所作为唯一一家国家级航交所,定位的关键是要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建立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平台。要达到“三公”,首先需定性——上海航交所应该是一家公益性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

  交易中心的目标是成为航运市场的要素交易平台,即人、船、货三要素都可进行交易,船舶接受货载是交易,船舶买卖是交易,航运人才交流自然也是交易;信息中心的定位为权威信息的发布平台,刚起步时,由于没有自己的数据库,大量信息向国外机构购买,要有可持续性发展就需建立自己的数据库;研究中心提出要成为中国的“兰德公司”,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咨询,如每年代表国家发布的《中国航运发展报告》就是研究成果之一;上海航交所实行会员制,服务中心首先是为会员单位服务,同时服务于政府、企业及市场。

  为适应中国集装箱运输市场的迅猛发展,上海航交所研究、编制的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于1998年4月13日发布,为全球航运界首个集装箱运价指数,客观反映了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的总体形势,行业“风向标”作用充分显现。自此,上海航交所掀开了“上海航运指数”大发展的序幕。

  2003年10月1日,上海口岸试行“5 2天”工作制启动。该工作制是上海市为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和服务水平,降低企业商务成本,优化贸易投资环境的重大举措。上海航交所举全机构之力,为这一创新模式的深化完善构筑了平稳而高效的社会公共平台。同时,为报关报检提供预录入信息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上海航交所成立后,为促进中国航运业健康发展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提出很多有价值的建议,供决策参考,部分已转换成国家相关政策。2004年上海航交所完成交通部课题《中国班轮运输价格管理研究》,提出长期贯彻实施运价报备制度的必要性及进一步完善运价报备制度的实施细则。这些建议目前已转换为国家相关政策,交通运输部于2009年6月9日发布《关于国际集装箱班轮运价备案实施办法的公告》(交通运输部2009年第20号),上海航交所被指定为运价备案受理机构。

  上海航交所还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展开多方位深层次研究,提出诸多有价值的政策建议,极大地推动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步伐。2005年9月,上海航交所完成上海市“科教兴市”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之一——《江海联运集疏运模式》的研究。该研究综合比较各种船型的经济性、合理性,客观评价atb船的经济运行情况,提出洋山开港初期atb船宜以“一推一驳”组合方式穿梭运行于外高桥至洋山。该运行方案于2005年年底付诸实施,具有较好的操作性和实用性,避免了企业在运量规模不足时可能产生的经济损失。

  朱建华表示,上海航交所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员工,这些员工不仅素质高、研究能力强,而且创新能力亦强。在他的记忆中,当时年轻员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创新研究,且收获了很多研究成果,其中一些研究成果已转化为实际成果,如建立了航运人才网。

  显然,初创时期的上海航交所,犹如一艘装满燃料的巨轮,只等一声令下,即可全速前进。

  生长之创新无限

  成立20年来,上海航交所通过理论和实践探索,形成多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目前其他各地的航交所如重庆、厦门等都拷贝上海航交所的一些制度和做法,如“一门式”大通关服务,把海关、国检、海事、边检、港务等“请进来”,实行大通关,为会员单位提供聚集型、“一门式”服务,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回顾20年历程,上海航交所以大胆无畏和不屈不挠的创新精神抒写了中国航运业的诸多“第一”。

  最先创建的“一门式”大通关服务平台,目前已在全国推广复制。在交通部和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1998年,上海航交所对现代航运服务功能进行大胆有效组合,组建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将涉及与航运有关的港、航、船、货代企业及海关、国检、边防、海事、金融保险、法律咨询等130多家单位引入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集中办公,为会员单位提供“集中、便利、经济、高效”的“一条龙”服务。2003年10月1日起,“一门式”服务平台试行国内首个“5 2天”工作制,由此开始提供全年365天、一天24小时不间断的大通关服务。目前,这种创新模式已在全国沿海和长江主要港口得到推广,上海航交所创建平台的宝贵经验得到传承和发扬。

  最先建立二手船交易平台,并形成服务产业链。20年来,上海航交所坚持以规范的流程、专业的操作为依托,提供船舶买卖合同范本、船舶中介、代收代付船款以及委托信息交流等全程交易服务,并积极拓展与船舶交易相关的增值服务业务,逐步形成上海船舶价格指数发布、船舶价格评估、船舶招投标、船舶交易鉴证和船舶拆解补贴申请代办等“一条龙”服务。截至2016年10月11日,全国交易船舶24556艘、2613.2万吨、603.7亿元,其中,经由上海航交所成交的达1263艘、375.2万吨、106.7亿元。

  最先发布ccfi,形成“上海航运指数”系列。自1998年4月13日首次发布ccfi以来,上海航交所已陆续发布10多个指数,初步形成“上海航运指数”系列。“上海航运指数”系列是全面反映国际国内航运市场变化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以运价指数为结算标准的指数挂钩协议、指数衍生品交易更是创新了航运业定价、交易模式,成为上海建设资源配置型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标志,也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主要指标之一。

  最先撰写《中国航运发展报告》,定格年度中国航运发展。由上海航交所组织撰写的《中国航运发展报告》,被称为中国政府“航运白皮书”,成为反映中国航运现状、成就与问题的政府年报。《1998年中国航运发展报告》——中国第一本“航运白皮书”发布伊始,即受到国内外航运界的好评。经过18年的连续编辑出版,报告内容不断更新、信息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高、发行渠道不断完善,得到国内外航运主管部门、航运和贸易企业、国际海运、国际贸易专业院校和科研机构人员的广泛关注,成为了解中国航运发展成就、掌握中国航运政策、研究中国航运发展趋势和公布中国航运信息的重要来源。

  最先开发航运业诚信指标体系,推动航运市场诚信建设。为维护航运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上海航交所在交通运输部和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自2002年起连续十余年组织实施航运及其辅助业资信评估工作,制订的资信评估《指标体系》和配套使用的《信用等级评定标准》经上海征信管理办公室备案,纳入上海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框架。航运及其辅助业资质信誉评估工作有力推动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评估、调查对象涵盖国际班轮公司、船舶代理企业、货运代理企业、国内水运企业、无船承运企业、船舶管理企业等市场主体;各类参评主体数量逐年提高,对航运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十余年来,资信评估项目累计参评企业总数达5000多家(次),出具资信评估报告近千份,建立资信档案超过5000份。

  最先开展中国水路运输特许经营权招标,建立透明公正的招标平台。2004年3月,经交通部授权,上海航交所公开发布“从事国内港口之间的化工品运输”招标公告,首次开展招标业务。2005年,经上海市港口管理局授权,上海航交所开展“从事浦江游览经营权”招标,实现黄浦江有限水运资源的合理配置,树立了政府职能部门政务公开、管理规范的良好形象。上海航交所通过深厚的理论积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企业搭建起透明、公正的航运市场招标平台。

  最先发布中国航运业薪酬福利报告,促进航运人才环境建设。《2006年度航运业薪酬福利水平报告》成为中国航运业首份薪酬福利报告,为企业及时掌握市场薪酬趋势提供依据,也拓宽了上海航交所为业界服务的内容和范围。截至2016年,上海航交所已连续12年开展航运物流业薪酬调研工作。通过对主要航运企业的调研,收集航运企业人才结构与配置、关键人才薪资福利等数据,从专业角度进行分析,进而掌握航运业人才分布和薪资管理状况,促进上海及其他地区国际航运中心人才环境建设,以提高航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保留和吸引航运人才。

  创新的例子还有很多。

  张页认为,如果说上海航交所与全国其他地方航交所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上海航交所既属于中国航运领域的,又具有很高的国际化程度;既可以在航运业内施展“拳脚”,又可开展诸如政策智库、规则制定、市场指导、航运金融等上下游相关领域业务;既是企业,又是非政府组织。总之,它是一家全产业链综合性服务机构,具有沟通、整合产业链,提高行业效率的职责和目标。从这个角度来看,上海航交所的发展既没有可供模仿的先例,也不存在既有的模式,更谈不上现成的推动机制。张页认为,自古华山一条路——唯有坚持创新,顺势求变。

  青春之蜚声国际

  20年来,上海航交所已初步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上海航运指数”系列;初步建立航运运价衍生品交易市场,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亮点;班轮运价备案工作全面展开,构建了航运企业公平竞争的运营环境;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开展船舶交易鉴证、船舶拍卖、保险公估等服务,形成具有示范作用的船舶交易市场,引导和规范船舶交易市场健康发展;加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信息化建设,提供多样化的信息产品,实现信息共享,促进形成便捷高效信息交换系统……上海航交所已成为中国航运业对外交流的有效载体。

  2013年6月5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一行20余人到上海航交所参观考察。梁振英表示,国家规划明确表示要保持和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地位,因此必须要来学习沟通,希望能与上海航交所多多交流,共同发展。

  不仅是香港特别行政区,随着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上海航交所已转型发展为中国航运业面向国际社会的“宣传窗口”,在沟通国内外航运信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大国际知名媒体(如《商业日报》、《劳氏日报》、《贸易风》、《集装箱化》等)均对上海航交所的发展予以关注报道;国际著名的四大ffa交易清算机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伦敦清算行、挪威清算行)、知名航运金融相关机构(摩根斯坦利、克拉克森证券、fis、gfi/acm、贝伦贝格银行、icap、alphaliner等)均与上海航交所接洽交流和合作,同时向境外客户推荐上海航交所为了解中国航运金融发展的首站,形成了“若来上海、先访航交所”的共识。

  2010 年9月,时任美国联邦海事委员会(fmc)主席李丁斯基访问上海航交所。作为中美两个海运大国的重要监管者,上海航交所与fmc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在运价备案、指数挂钩合同、运价衍生品等方面有着充分沟通,且协商达成相互理解。李丁斯基称fmc与上海航交所是“世界贸易的监管风向标”。2016年11月2日,现任fmc主席mario cordero访问上海航交所。mario cordero对上海航交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和祝贺,并希望在海事监管、动态信息、数据共享等方面加大交流力度,真正实现“两个海运大国两大监管风向标”的功能。

fmc前主席李丁斯基拜访上海航交所

fmc主席mario cordero拜访上海航交所

  由于上海航交所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张页在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及2015年5次入列《劳氏日报》“全球航运界百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其中,在“2015年全球最具影响力航运人物百强榜”的获奖人物评语中,《劳氏日报》表示,上海航交所影响力进一步放大,张页总裁一直都是全球航运界最值得尊敬的“中国声音”之一。随着中国彰显世界最大海运贸易国的实力,张页的影响力也有望进一步放大。

  未来之重新出发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航运业在运价、订单、业绩等负面消息的“夹击”下持续凸显左支右绌的窘境,联盟、兼并、破产等的频繁出现给航运从业者和管理者提出新的课题。救市,通过资本投入改变市场力量的配比?等待,期望“市场之手”能够整理出行业新秩序?集聚,打破原已形成的行业内力量的平衡状态?显然,全球金融危机后的8年时间里,航运业的原有秩序已摇摇欲坠,在问题丛生的时代节点上,在航运市场的凛冽“冬天”里,上海航交所已重新出发,继续下一个20年的辉煌历程。

  2013年6月25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何建中一行视察上海航交所。何建中表示,伴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上海航交所可以在三个方面有所作为: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也是航运产业的发展趋势,航运服务业要以信息为核心;成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与航运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随着政府职能转变,要从服务创新角度多考虑;成为航运政策创新的研究平台,上海航交所虽然本身不能出台政策,但能成为政府制订航运政策的智囊和参谋。

  何建中认为,上海航交所是国家级的航运交易平台,也是唯一的平台,因此要有国家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有国家级的管理规范、标准和要求。航运服务将来会走金融服务的道路,未来的金融服务不仅仅是金融机构的服务,在航运领域也会出现很多金融产品。航运运价衍生品方面,要获得最终的活力,必须走市场化、社会化道路才有前途。交通运输部和上海市政府都将大力支持上海航交所的航运运价衍生品交易。

  显然,上海航交所根据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的分工,正在继续不断地再突破、再完善、再创新。

  2016年以来,上海正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脚步,《上海市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条例》和航运“十三五”规划相继发布。在航运服务体系方面,上海航交所作为重要力量将大有可为。据张页介绍,“十三五”期间,上海航交所将进一步拓展“维护航运市场公平、规范航运交易行为、沟通航运动态信息”三大基本功能,夯实航运交易中心、运价备案中心、航运指数发布中心、资信评估中心和航运信息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创新航运综合交易服务平台,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步伐。根据《上海市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条例》第25条要求,上海航交所将进一步创新发展船舶和航空器、运价和运力交易等航运交易业务,为航运市场提供更为全面的交易服务功能;将继续按照国家要求,运用大网络、大数据技术,提供班轮运价备案的便利化、精细化服务,实现航运市场的量化动态监管。

  8博体育官网入口的版权所有:浙江长昌海运有限公司   8博体育官网入口的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